70年產權的住宅“未老先衰”現象屢見不鮮。由于建成期集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于是有專家驚呼:良莠不齊的80、90后房屋,已集中進入“質量報復期”,一方面,表現在房屋結構的破壞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功能性質量上,如常見的滲漏水、裂縫及不保溫等現象。
在人們的觀念中,房屋防水沒有結構安全那么重要,甚至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也習慣了滲漏水,這種錯誤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容忍了滲漏水質量問題的長期存在。對結構當然應該重視,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殊不知滲漏水的存在會加大結構的破壞,甚至引起結構的倒塌。所以,滲漏不是小事,特別是已進入質量報復期的80、90后房屋發生滲漏,更需關注。
當時的房屋建筑屋面防水以石油瀝青紙胎油氈、煤瀝青油氈、煤焦油聚氨酯涂料等為主,初期防水性尚可,到如今這些建筑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材料老化不可避免,加上當時防水施工技術和質量驗收標準的局限都是目前這一類房屋滲漏多發的根源,也為房屋結構質量埋下了隱患。
當年建在“市郊”的“新工房”在城市變遷中慢慢變成了“核心地段”的“老工房”,這些房子又都經歷了房改,變為私有產權,可以上市交易,因為其地段優勢,房子幾經易手和裝修改造。限于當時普通百姓對防水的認識程度,主動提出在維修改造時重做防水的鳳毛麟角,再加上改造時不經意間對原防水的破壞,都為以后的滲漏種下了禍根。
比如:在底層窗改門后,為了裝修門臉,在外墻上打眼掏洞,因為防水處理不當,使雨水直接進入墻身損壞了房屋的墻體。樓下天棚樓板潮濕, 抹灰脫落, 直接影響房屋的使用壽命;由于老小區缺乏嚴格的物業管理,住戶屋頂私自搭建的現象普遍,難免在安裝與搭建時破壞原有屋面防水層。
忽視防水引發滲漏會產生以下危害:
降低居家生活質量。受暖濕氣候影響,滲水的墻體會出現霉斑、霉點、脫皮等現象,嚴重影響居家美觀。此外,墻壁一旦滲水,木質家具、墻紙、木地板等容易發霉和腐爛。在高濕度的環境中,一般細菌與霉菌亦較易滋生,對居住者身體健康亦造成無形的侵害。
影響鄰里關系。發生滲漏,水可能影響樓下或隔壁鄰居,導致鄰里關系不和,嚴重的可能會造成重大的財產索賠和發生法律糾紛。
維修代價高。防水這關沒做好,再好的裝修也是浪費。作為家居的隱蔽工程,防水很難進行二次補救,一旦發生滲漏需要維修,造價往往是裝修之前做防水的好幾倍,而且會給居家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危害房屋質量,造成以下更嚴重的后果:①混凝土中存在空隙和裂縫,滲漏水滲入后,如遇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則水結成冰,其體積膨脹約90%,經過幾個凍融循環后,混凝土內部結構變疏松,強度下降,裂縫擴大,結構強度下降,房屋安全因此受到影響。②滲漏引發鋼筋銹蝕,影響房屋結構安全。銹蝕會使得鋼筋體積膨脹(約1~4倍),進而擠壓混凝土,引發裂縫或使裂縫進一步擴展,導致房屋結構的安全性降低,嚴重時可能引起坍塌。
有專家指出,原本70年產權的房子,在連年滲漏的情況下,很可能30年就變成危房。帶來的生活困擾和經濟損失不說,危及住在危房中卻渾然不覺的居民的人身安全才是最大的威脅!